種子是農業的“芯片”,是糧食安全的基石。11月27日,專門研究“農業芯片”的實驗室——生物育種鐘山實驗室在南京揭牌成立。鐘山實驗室主要做什么、怎么做?未來有著怎樣的規劃藍圖?實驗室理事會第一次會議上,實驗室主任、中國工程院院士萬建民等人一一解答。
發揮人才優勢,開啟育種“4.0時代”
黨的二十大報告要求,“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”“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”“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”。江蘇響應國家戰略建設鐘山實驗室,集中力量解決種業“卡脖子”問題,正是為了積極推進種業振興行動,為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提供有力支撐。
鐘山實驗室集結了我省最強生物育種領域科研力量,由南京市政府聯合江蘇省農科院、南京農業大學、揚州大學四方共建。實驗室首任主任是中國工程院院士萬建民,他曾任南京農業大學農學院院長、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,是著名水稻分子遺傳與育種專家。
江蘇建設鐘山實驗室,具有實力雄厚的人才優勢——全省共有涉農高校和科研院所30余家;擁有大豆育種蓋鈞鎰院士團隊、小麥育種程順和院士團隊、水稻育種萬建民院士團隊、林木育種曹福亮院士團隊、水稻栽培張洪程院士團隊等5名院士領銜的戰略科學家梯隊和人才團隊,省內從事農業生物育種的創新人才超過3000人。
江蘇建設鐘山實驗室,還具有獨特的技術和產業優勢——我省擁有作物遺傳與種質創新國家重點實驗室、國家大豆改良中心、國家甘薯改良中心等7個國家級專業平臺支撐的功能庫(圃)基地網絡;首創了以兩系法雜交為代表的一批國際領先育種理論和技術,創制了多個“國際第一、國內第一”的重大突破性品種;擁有以全國前三強“大華種業”為代表的四大育繁推一體化龍頭企業。
當前,全球種業已開啟“常規育種+生物技術+信息化”的育種“4.0時代”,育種效率大幅提高,正由“經驗”向“科學”轉變。“我國生物育種研究與國際生物育種的發展基本上同步,但仍然面臨種質資源挖掘不足、育種技術相對落后、突破性品種匱乏、科研組織‘小而散’、國際競爭力不足等挑戰。”萬建民說,面對江蘇“十四五”提出全力打造新時代魚米之鄉的目標要求,鐘山實驗室將充分發揮江蘇區位優勢和綜合實力,統籌整合生物育種領域科技力量,“集中力量破難題、補短板、強優勢、控風險”,協同打贏種業翻身仗。
主攻三大方向,凝練重大任務清單
“高水平建設鐘山實驗室,一要靠人才,二要靠體制機制。”萬建民認為,實驗室應積極吸納省內外相關高校院所的優勢團隊,同時在全球范圍內引進年輕優秀的科學家,圍繞重大項目進行聯合攻關;在科研組織、人才引培、創新聯合體、國際合作、知識產權與成果轉化等方面,探索高效的組織機制、評價機制和更加靈活的運行機制,促進實驗室圍繞國家重大目標,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。
萬建民介紹,鐘山實驗室已明確三大研發方向:一是挖掘重要優異基因、種質資源,二是突破高效生物育種關鍵技術,三是選育突破性新品種。為提高研發效率,鐘山實驗室將著力建設完備化、專業化和高效化的生物育種平臺,如植物快速育種平臺、精準育種技術平臺、多組學分析平臺、育種智能化裝備平臺等。同時,在南京種質資源基地、南京江寧水稻資源與育種基地、南京溧水旱作基地、揚州高郵現代農業科教基地、海南江蘇南繁育種基地的基礎上,按照新育種目標要求,對生物育種科技創新基地提檔升級,形成國內一流的生物育種科技創新基地。
鐘山實驗室重大研發任務如何凝練而來,又將怎樣遴選團隊組織攻關?記者了解到,重大研發任務主要來源于“兩大清單”:一是圍繞糧食安全國家戰略,組織國內同領域知名專家、省內外科教單位等提出戰略任務清單;二是面向市場需求,圍繞突破性品種選育,組織行業龍頭企業提出重大需求任務清單。鐘山實驗室將根據重大任務遴選科研攻關團隊,并在任務分解基礎上構建矩陣式研究團隊。項目實施和組織管理方式推行“揭榜掛帥”“賽馬”等多元化科技攻關模式,賦予項目負責人充分自主權,并實行分段考核、滾動投入。
建設“種業硅谷”,構建科技創新高地
記者了解到,鐘山實驗室正式揭牌后,科研辦公將在江蘇省農科院、南京農業大學掛牌過渡。實驗室最終將落戶南京市玄武區,目前該區正在積極推進以鐘山實驗室為核心的種業硅谷建設。鐘山實驗室的建設已寫入江蘇省委和南京市委一號文件,被列為江蘇省2022年度建設重點項目。
“我們將以建設鐘山實驗室為契機,整合片區現有的南京農業大學、江蘇省農科院、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、江蘇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等密集農業創新資源,進一步完善片區規劃,著力打造高水平的鐘山種業硅谷。”南京市玄武區區長錢維介紹,鐘山種業硅谷以生物育種鐘山實驗室為核心,積極構建突破型、引領型、一體化的輻射全國的種業創新中心,未來8年內預計孵化1000個以上科技成果,引進500個以上創業團隊,形成千億級的農業創新產業,打造全省第一、全國一流、世界領先的以種業研發為核心的科技創新高地。
“未來,從空間布局上看鐘山種業硅谷,將是‘一芯、一軸、三區、十點、全覆蓋’這樣一幅圖景。”錢維詳細描繪了鐘山種業硅谷的規劃藍圖:“一芯”,即以生物育種鐘山實驗室為發展核心;“一軸”,即沿南京市中山門大街,集聚以種業為龍頭的農業服務業的“雙創”企業,形成核心區功能分區及各節點對外服務與展示的窗口;“三區”,即核心區、發展區和拓展區,從核心區鐘山種業硅谷,發展至玄武區全域,并輻射至全市涉農板塊;“十點”,即在南京農業大學、江蘇省農科院、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、南京理工大學、南京林業大學、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、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、中科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、江蘇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、江蘇省供銷合作總社共設置十個服務節點;“全覆蓋”,即向全省、全國提供種業服務,響應國家實施農業“走出去”戰略,沿“一帶一路”倡議國家,逐步向全世界延伸。
本文轉載來源:中國江蘇網
記者 蔡姝雯
(聲明: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,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,我們將及時更正、刪除,謝謝。)